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团队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团队教师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双师型教师3名,所有成员均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本专业教师各有所长,重视企业挂职锻炼,积极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
 |
蔡景素,专业带头人,二级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副教授,IET国际工程师,光伏发电技术工程师,东北电力大学毕业,硕士。拥有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6项,指导学生参加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获得区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广集团杯"广西赛区选拔赛获奖项6项。学术论文多次在广西电机工程学会获奖。教学理念: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

|
周玲,专任教师,国家首批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副教授,凝聚态物理、电气工程硕士。主要教授课程为工程材料学、供配电技术、光伏电站设计施工与维护等。多次指导学生参加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技能大赛,曾获国赛二等奖2项,区赛一等奖3项,区赛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参加广西区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银奖3项,铜奖2项。 |
|
齐程,专任教师,硕士,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动力工程专业,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程师,曾任大唐集团大化水力发电总厂设备部专责,从事水电站自动化设备检修、维护及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和主持多次设备改造,拥有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全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实践优秀成果一等奖”。现任能源动力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任教师。 |
|
梁啸,专任教师,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曾先后在电网公司、国内大型综合甲级设计院及大型天然气集团设计部门内任职,在电力系统方面、工业供配电工程方面以及天然气管网、场站供配电、仪表自动化工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设计、施工经验。发表专业技术论文多篇,曾参与国家援建非洲项目并派驻国外担任中方设计代表,也曾作为专业负责人独立完成多项国内天然气工程中的供配电及仪表自动化分项的设计。 |
|
凌俪嘉,专任教师,硕士,毕业于英国利兹大学能源与环境专业。发表专业技术论文多篇,包括气象条件对风电厂选址的影响、海上风电场经济效益研究等。硕士期间参与多个新能源发电项目的设计和推进,包括新能源综合发电站、非洲乌干达光伏与生物质能结合发电站、风光互补发电站等。作为项目负责人独立完成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辐照预测系统的项目设计。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发电技术方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