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创新,有效开发和利用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等新型能源是我国战略持续发展的重要选择。预计我国风电光伏规模在未来三十年具有10倍发展空间,风电、光伏将在2040年前后成为主力非化石电源,到2050年,风电光伏装机量占比将接近60%。

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针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形势,高起点地培养和提供企业急需的新能源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本专业主要面向生物质、垃圾发电、光伏电站、风电场建设和运营企业以及环保类企业,培养能从事设备运行和维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1我们的环境
本专业依托国家级热能动力技术实训基地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认证资质的“电力行业仿真培训基地”,建设有全区最大国赛标配风光互补实训室(包括风光互补发电实训系统6套),光伏发电离并网系统安装与调试实训场,风电机组虚拟仿真实训室,新能源发电技术实验室(包括光伏、风力、沼气实验装置)等,为学生开展职业能力训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专业坚持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我院已与部分区内外可再生能源企业,如广西桂冠电力股分有限公司、广西来宾中科环保电力有限公司、湖南理昂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绿电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廉江市绿色东方新能源有限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社会合作关系。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既激发乐学生的适应力和创造力,又为学生工读结合、就业创业提供了条件。




核心课程
发电厂电气设备、电厂汽轮机、单元机组运行、生物质发电技术、光伏发电工程设计、施工与维护、风电场运行维护与管理、供配电技术等。02
2我们的师资

本专业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教学团队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6人,专职教师均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和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并有1人获得英国国际工程师学会IET的认证。

蔡景素,东北电力大学毕业,硕士,副教授,光伏发电技术工程师,一直从事本专业电气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得国际工程师认证证书,指导学生参加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获得区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教学理念: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曹艳华,教授,硕士,毕业于东北大学热能工程系热能工程专业。曾在广西化工规划设计院、广西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做火电厂工业热电站设计工作。参加了火力发电厂50MW、60MW、135MW、300MW及600MW级火电机组的施工图设计,并在余热发电项目担任技术总监,负责项目技改、日常运行管理。现有压力管道设计审核证,国家注册的公用设备监理证,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员证(A3证)。发表论文多篇,主持过省级科研项目及教改项目。

周玲,讲师,硕士,毕业于暨南大学。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师、光伏发电技术工程师,擅长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多次指导学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国赛、区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区赛获奖。

谭方圣,长沙理工大学毕业,讲师,硕士研究生,指导学生参加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广西区选拔赛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比赛获区赛一等奖,国赛二等奖。

齐程,女,硕士,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工程师。曾任大唐集团大化水力发电总厂设备部专责,从事水电站自动化设备检修、维护及运行管理工作,参与和主持多次设备改造。倡导教学做一体,以人为本,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赵芳芳,女,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质与固体废弃物高效清洁燃烧,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篇(EI收录),撰写专利3项,分别就职过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和南宁八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具有6年工程设计研发经验。
3我们的成果

新能源装备技术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比赛,与各高校的学子竞逐赛场,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展现出了优秀的专业素养。


2017、2018年连续两年取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赛项国家二等奖。

2019年区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赛后合照

学生参加机器人技术竞赛

学生参加第四届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作大赛荣获一等奖

部分获奖证书
4 我们去哪里
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就业面广,学生技术功底扎实,脚踏实地,刻苦钻研,无论是在国有企业还是在中小企业,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理昂生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廉江绿色东方新能源有限公司

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学生就业单位(1)

学生就业单位(2)

学生就业单位(3)

教师走访用人单位
我们的优势不仅仅是这些,还犹豫什么?快来加入我们吧。